就在美国对中国钨产品进口发愁的时候,越南突然传出要出售国内最大钨矿的消息,而两家中方企业已经悄然入局——这场资源争夺战,背后竟暗藏全球工业链的重新洗牌。
最近,一条来自路透社的报道在西方战略圈炸开了锅:越南马山集团正在考虑出售其位于北部的诺坡钨矿,别看这只是一宗矿产交易,它牵扯的可远不止商业利益。
钨,这个名字听起来远不如稀土响亮,却是真正支撑现代军工与高端制造的“隐形支柱”。
从穿甲弹到半导体,从火箭发动机到精密车床,几乎所有高精尖领域都离不开钨。而中国早已在全球钨供应链中占据绝对主导——83%的钨产量来自中国,越南则是全球第二大生产国,其中诺坡矿的产量就几乎占了越南全部。
更让西方紧张的是,这座矿不仅储量大,还配套有全球除中国以外第二大的精炼厂,年产能达6500公吨,能直接生产高纯度钨制品。
自从今年初中国对钨产品实施出口管制之后,美国就急得到处找替代来源。如今美国22%的钨要从越南进口,欧洲也有8%依赖这里。
如果这座矿最终被中企拿下,就意味着西方最后一条主要替代渠道也被中国收入囊中——这已不仅是供应链问题,更狠狠打了美国“去风险化”战略的脸。
所以你能看到,这几个月美欧官员频频访问诺坡矿区,嘴上说是“表示支持”,实则是千方百计阻挠中企竞标。
前澳大利亚驻越南大使安德鲁说得更直白:“如果炼油业务被出售给与西方工业利益不符的一方,将令人非常担忧。” 但问题是,西方除了表示“担忧”,还能拿出什么实际筹码?
眼下美国和越南的关系正处在低点。
特朗普政府不久前刚对越南商品加征20%关税,还有消息传出他拒绝了与越南国家主席苏林会面的请求。这种背景下,越南为什么要优先考虑美西方的感受?
相比之下,与中国合作不仅出价可能更优,还能带来稳定的市场与持续的技术合作——这对越南而言显然是更务实的选择。
而从中国的视角看,若能成功收购诺坡钨矿,我们在全球钨产业链的控制力将达到顶峰。
到时候,我们将不仅是最大生产国,还直接掌握了第二大生产国的核心资源。这种局势无疑会极大增强中国在国际资源博弈中的话语权,也可以说这是继稀土之后,再一次掐住了美西方的“命门”。
但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。
越南在对华合作中始终存有戒心,诺坡矿的采矿证2028年就到期了,后续能否顺利延签还是未知数。中方企业要想真正拿下这座矿,除了报价,还得具备协助越方处理法规、技术、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能力。
这一场围绕钨矿的博弈,表面是商业竞争,实则是大国之间的资源较量。
它的结局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年全球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走向。尤其在美国持续推进“印太战略”、试图构建对华围堵网的背景下,资源自主变得愈发敏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西方近期频繁炒作“中国威胁论”,却在实际行动中显得力不从心。
就像此前曝出的消息,欧洲连向乌克兰组建一支像样的维和部队都困难,美国也开始研究在太平洋“以退为进”的战术预案。
这些都不是偶然——它反映出旧霸权国在实力支撑上的吃力。甚至有人抱怨中国“兵强马壮不打仗”,显然,美西方陷入了深度焦虑之中。
而中国则借助“一带一路”与RCEP等机制,不断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结。越来越多地区国家选择在中美之间采取务实策略,既不彻底倒向美国,也不完全依赖中国,而是基于利益做出选择。
就像这次越南卖矿,最终决策势必综合考虑经济收益、政治关系与长期战略。
钨矿争夺只是一个缩影。它让我们看清:全球产业链的重组早已跳出了纯经济范畴,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竞争。
中国之所以能在资源战中逐渐占据主动,不仅仅是因为资金或技术,更因为我们能提供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与稳定的需求市场——这是仍在依靠施压和制裁的西方难以比拟的。
未来一段时间,类似的资源争夺战只会越来越多。
从锂、钴、镍到钨,每一个关键矿产都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。而谁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掌握更多实物资产与精炼能力,谁就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。
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回看今天,会意识到诺坡钨矿的收购案不仅是一场交易,更是一个时代的注脚:那个西方主导资源分配的时代正在落幕,而新的规则,正在由中国悄然书写。
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